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数量也在不断递增。据统计,全国进城农民工数量超三亿,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这三亿人的背后有近一亿农民工孩子,包括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其中超过一半的孩子年龄在14周岁以下。作为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农民工家长受工作性质、自身文化程度局限等因素影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缺少方法路径、时间和空间,农民工子女的心灵关怀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和全社会关注的迫切问题,也是我国社会转型必须要面对和解决好的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中央向全国高校和地方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发起了“圆梦工程”——服务农村未成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计划,旨在吸引并凝聚全国广大青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奔赴师资薄弱的乡村中小学、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乡村振兴一线,针对农村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各样的文化帮扶活动。
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炫美阳光”志愿服务队作为本次有幸入选的团队之一,自7月11日进入正安以来,七天内共组织2支志愿服务队小分队,以“文艺大篷车”的形式分别前往谢坝乡中心小学、瑞濠易地移民安置小区“希望小课堂”、土坪镇播州茶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益童乐园”等地,以示范、传播美为己任,在多个乡镇、村小、安置区通过歌唱、舞蹈、绘画、传统文化输出等方式开展美的多元化教育,努力引导乡村儿童能做“美”梦、敢做“美”梦、实现“美”梦,着力打造“行走的美育思政课”,全面提升乡村青少年的艺术感知力和人文素养,拓展基础美育教育教学发展空间,服务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以敢做、敢为、善用、善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青年实践增添“炫美阳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方位、深层次的现代化,是全面丰富、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这样必将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和广阔舞台。中国志愿服务要扎根中华大地、拓宽学科视野、坚持实践导向,推出更多“中国经验”,着力构建、深化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体系、话语体系。
教育连着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未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从100多年前马克思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教育始终追寻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思想。美的教育,“五育”必须齐抓共管、齐头并进。“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下一步,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团委将继续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发动“炫美阳光”“最美文艺青骑兵”2支志愿服务团队,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主动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聚焦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深入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一线,走进文化传承、对外交流现场,对志愿服务进行分领域、多维度的研究总结,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助推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以及相关人才队伍建设融合互通、齐头并进,引导广大党团青年更好地服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现代化建设。
文:一审一校;舒然 二审二校:朱晨刚 三审三校:李佩
图:音乐舞蹈学院新闻中心
“炫美阳光”志愿服务队在正安县瑞濠移民安置区“希望小课堂”留影
“炫美阳光”志愿服务队队员在谢坝乡体育场与乡村儿童一起打篮球
最“美”文艺“青”骑兵团队队员李洪峰进行萨克斯教学
最“美”文艺“青”骑兵团队队员翟德开进行吉他教学
志愿者陈林岚教唱《萱草花》
志愿者李晓艳与小朋友积极互动
志愿者安桂链与小朋友一起玩益智拼图
志愿者曹青华开展舞蹈教学
志愿者陈林岚开展非洲鼓教学
社区义工为师生介绍“益童乐园”
乡村儿童手工作品展示
拉丁舞教学进行中
志愿者骆丽丽教授孩子们科学的发声方法
志愿者杨宇航进行B-Box教学
志愿者彭启林进行竹笛教学
志愿者田紫瑶教小朋友使用单反相机
、
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认真学习各种技艺
小朋友为志愿者曹青华编马尾
最“美”文艺“青”骑兵、“炫美阳光”团队成员与安置区小朋友在“益童乐园”合影留念